“岳家拳”舞动黄梅校园-——看黄梅县大河镇岳飞小学如何传承发扬岳飞武术文化创建特色学校
黄梅县,位于湖北、安徽与江西三省交界处,被称为吴头楚尾之地。黄梅历史源远流长,文化底蕴丰厚,同时拥有“黄梅戏”、“佛教禅宗祖师传说”、“黄梅挑花”、“岳家拳”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其中,“岳家拳”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所创,由岳家军演练的岳家拳在黄梅不断流传,如今已走进校园培养出一支支“岳武娃娃军”。其中,大河镇岳飞小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说到黄梅当地的岳飞文化与岳家拳,不得不说到一所学校——黄梅县岳飞小学。它坐落于大河镇,距离岳震岳霆隐居的古村落仅1500余米。一曲《满江红》就是他们的校歌,日复一日地传唱。
为了将黄梅当地的岳飞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,2015年4月8日,原大河镇一小正式挂牌更名为黄梅县岳飞小学,同月与河南省汤阴县岳飞小学、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等五所学校共同成立了“全国中小学岳飞教育联盟”。
黄梅被命名为全国“武术之乡”,主要是缘于祖传岳家拳。2015年12月,学校被评为“湖北省‘武术进校园’示范学校”;中央电视台、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到校拍摄学生操练岳家拳的节目;学校“精忠武术队”多次在省、市、县表演岳家拳,并在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中代表黄梅县夺得多枚奖牌。
学校谨记“弘扬岳飞精神,传承中华美德”的校训,在“岳飞教育”方面不断想点子、做文章。为了继承岳飞“崇文尚武,齐家治国”的道德情操,弘扬岳飞“修生养德,精忠报国”价值取向,结合时代要求,将岳飞精神提炼为一个核心——爱国主义,六个要素——忠、孝、勤、勇、严、廉。黄梅县岳飞小学为了建设学校的“岳飞文化”,多次举行大型德育活动,师生每天习练“岳家拳”,努力让“岳飞精神”深深地融入师生心田,让“精忠报国”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坚定信念。
一、用课程来保障,推动岳飞教育
学校将岳飞教育的内容贯穿进课程体系,纳入课程计划进行管理。利用地方课时间,了解岳飞的人生轨迹、感人事迹和赫赫战绩,学生对地方教材中的岳飞故事耳熟能详;利用体育课、活动课习练岳家拳,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;利用音乐课学习《满江红》、《精忠报国》的演唱,这两首歌成为学校音乐课上的必唱曲目;利用阅览课,推荐学生阅读与岳飞有关的书籍;利用美术课,练习岳飞肖像的绘画;利用写字课,书写“精忠报国”和岳飞诗词。学校还与黄冈师范学院共同开发岳飞文化校本教材,已在黄冈师范学院申报立项。学生在课堂上进一步地了解了岳飞文化,让岳飞教育系统化、常态化。
二、用活动来提升,推进岳飞教育
通过每学期经常性的、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推进岳飞教育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,全校师生齐诵岳飞诗词《满江红》;每年的4月8日校庆 、岳飞诞辰纪念日的专题德育活动;每年清明节岳震岳霆墓扫墓祭祀活动;每学期举行岳家拳比赛;每学期(4月和10月)举行岳飞文化艺术节。去年的10月18日至21日,举办了首届“黄梅岳飞文化艺术节”。首届艺术节历时四天,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。活动形式多样,有脱口秀、情景剧、讲岳飞故事、手抄报、武术操、岳家拳、岳飞书画、岳飞诗词朗诵等。本学期的第三届岳飞文化艺术节上, 学生绘声绘色的“岳母刺字”等评书表演成为一大亮点。学校通过各种形式丰富的活动 ,来进一步推进岳飞教育。
三、走出校门,擦亮岳飞教育的名片
黄梅县岳飞小学的校门外,还有一块醒目的牌匾,是黄梅县体育局授予的“岳家拳训练基地”。黄梅被命名为全国“武术之乡”,主要是缘于祖传岳家拳。近年来,学校特地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第二十六代传承人,国家一级武术教练员雷杰来校传授岳家拳。经过勤奋练习,黄梅县岳飞小学学生每天操练“岳家拳”,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,受到岳飞教育联盟学校、县体育局、岳飞思想研究会等各级的关注。中央电视台纪录片《寻找武穆遗书》中,多次播放学生练习岳家拳的场景;2015年11月,在湖北省太极拳(剑)锦标赛开幕式 上,精忠武术队精彩亮相;2016年12月,在湖北省传统武术比赛中荣获一金两银三铜;2017年7月,学校四名学生代表黄梅县参加了在河北沧州举行的第14届 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 ,荣获两银五铜;2017年暑期,四名学生参加了首届海峡两岸岳飞文化夏令营活动;2017年9月5日,精忠武术队参加了黄冈市“魅力中国城”绝技绝活表演。
习近平主席说过:“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”。“精忠报国”的岳飞精神,永远是中华儿女心中的一面旗帜。黄梅县岳飞小学的特色办校成果,离不开黄梅当地宝贵的岳飞文化,也使我们看到了黄梅县岳飞文化传承的希望。